農村醫療保險是保障農村人口醫療的一項基本保障政策,人的一生中難免遇到生病住院的情況,一旦生病將會帶來不少的經濟壓力與精神壓力,尤其是對于農村人口來說,醫療的費用很有可能是“天文數字”,所以農村醫療保險的普及是非常重要的,那么投保農村醫療保險之后可以報銷多少呢?
農村醫療保險的報銷范圍在全國并不普遍通用,異地就醫只針對省內定點機構?;踞t療保險和農村醫療保險有什么區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是指按照國家規定繳納一定比例的醫療保險費的社會保險制度,被保險人因疾病、意外傷害發生醫療費用后,由醫療保險基金支付被保險人的醫療保險待遇,其目標是實現“病有所醫”。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由三部分組成,即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是由政府組織、引導、支持,農民自愿參加,個人、集體和政府多方籌資,以大病統籌為主的農民醫療互助共濟制度。農民以家庭為單位自愿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按時足額繳納合作醫療經費。
農村合作醫療報銷范圍是什么?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報銷范圍為:參加人員在統籌期內因病在定點醫院住院診治所產生的藥費、檢查費、化驗費、手術費、治療費、護理費等符合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報銷范圍的部分(即有效醫藥費用)。
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支付的最低支付標準和最高支付限額,低于醫院年支付標準的住院費用由個人支付。在同一規劃期內達到最低支付標準的,住院兩次以上發生的住院費用可以累計報銷。超過最低支付標準的住院費用,實行分段累計報銷,每人每年累計報銷最高限額。